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案件快讯
男子冒充警察诈骗被判刑6年6个月
作者:周群  发布时间:2023-11-06 15:40:08 打印 字号: | |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偏偏有的人想要不劳而获,唐某福正是这其中的一员,他凭借着自己“高超的演技”和夸夸其谈的话术到处招摇撞骗。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唐某福因冒充警察身份诈骗财物,被上林县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年6个月,并处罚金五万元。

案情回顾

1997年出生的唐某福是一名无业青年,2021年9月,他与韦某认识后便谎称自己是某市局民警,与韦某交往结婚并生下一个女儿。为了让自己的“民警”身份更加真实,唐某福还多次网购全套警用服装、肩章、警衔、领带夹等物品,还伪造了警官证,在微信朋友圈多次转发公安机关相关工作信息等。唐某福与韦某交往后,多次以资金周转、亲戚过世需要花钱等理由向韦某及其亲朋借款共计6.5万余元。至案发时仅归还韦某1000元。

2021年至2022年8月间,唐某福还以通过内部关系帮办理驾照、护照、处理车辆违章等理由先后骗取李某、刘某、张某等人共计5万余元。

法院审理

法院经过开庭审理,认为该案中唐某福假冒警察骗取其他人的财物,其行为同时触犯了诈骗罪及招摇撞骗罪,属于想象竞合犯;唐某福为谋取其他非法利益,数额巨大、情节严重,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之规定,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被告人唐某福的犯罪事实清楚,情节严重,故判处有期徒刑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五万元。责令唐某福退赔所骗钱款,并没收用于作案的警用长裤、警用执勤服等物品

法官说法

因为人民警察的特殊身份,让大众对警察有着一份特别的信任感,但近年来冒充警察、军人等身份招摇撞骗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因此我们在与陌生人交往时要提高警惕,不要只看表面的“制服”形象,也不要偏听偏信,更重要的是深入对方线下朋友圈或者工作单位进行多方求证。尤其是涉及金钱往来,更要擦亮眼睛。在办理证件、处理违章等事情上,也要依法依规,切不可投机取巧,最终被“骗子”钻了空子,得不偿失。


 
来源:上林县法院
责任编辑:叶鑫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