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广西日报丨韦武斌:深刻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加快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作者:韦武斌  发布时间:2023-04-24 11:10:40 打印 字号: | |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南宁市法院的工作实际,我们要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加快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旗帜鲜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根本最首要的是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和“首课机制”,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坚决抵制错误思潮侵蚀影响。

 

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走好中国特色司法为民之路。我们党来自人民,根基和血脉在人民。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加强民生司法保障,聚焦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新期待,依法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丰富便民利民举措,把强化司法服务供给作为关键着力点,用心用力用情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夯实基层基础建设,把加强基层基础作为重要切入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好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社会治理。

 

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坚定不移推进严格公正司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南宁市两级法院要把公正与效率落到实处,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要把守正与创新落到实处,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巩固提升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推动改革更加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从更高水平上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

 

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依法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需要坚持以法治为引领,发挥司法价值引领功能。南宁市两级法院要紧紧抓住国家出台支持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重要政策的重大机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助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展现法院应有大格局大担当大作为。大力弘扬新时代人民法院文化,更好服务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办案,注重通过司法裁判引领惩恶扬善的正义观、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公平公正的法治观。

 

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南宁市两级法院要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严格执行民法典绿色原则,落实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生态补偿等制度规则,用好用活修复生态环境的恢复性司法举措。健全完善环境资源保护司法协作机制,服务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部署,助力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

 

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服务和融入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南宁市两级法院要紧扣“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和“建设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区”新定位新使命,抓住用好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启动建设、RCEP深入实施、平陆运河开工建设等重大机遇,加强自贸区巡回法庭建设,完善司法举措、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涉外司法服务水平。

 

深刻领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坚持系统观念是党的二十大报告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南宁市两级法院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把服务发展大局与抓好主责主业结合起来,坚决做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善于观全局抓大事,找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逐个突破,带动法院工作整体推进、全面落实。敏于察大势应变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用改革的思维破解审判实践中的难点堵点问题,以更强内生动力提升司法效能。


 

来源:广西日报2023年4月11日第11版
责任编辑:南宁市中院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