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3日南宁日报第9版发表)
“七五”普法先进报道④
韦欣是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的一名法官,在投身未成年人普法事业的十余年里,她用智慧诠释法律,用真情感化心灵,见证了一批批青少年的变化成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青春撑起了一片法治的蓝天。
不久前,韦欣被授予“全国普法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对于这个充满工作热情和干劲的壮族姑娘来说,这份殊荣既是肯定,更是激励……
韦欣带领学生参观南宁市中院青少年法制教育展厅。(叶鑫 摄)
说法讲理 普法送到“校门口”
“站住,赶快还钱,不然就让你残废。”这是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扫黑除恶”专题法治教育课上表演的一出情景剧。
作为学校法治副校长,韦欣指导学生们用情景剧的形式展示了高中生小苏为买手机而掉入高利贷公司的“套路贷”陷阱,后被黑社会组织暴力追债的案例。紧接着,她带领同学们举办“模拟法庭”,对构成犯罪的追债者们进行了“审判”。
随后,韦欣还以案说法,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校园“套路贷”的常见手段、法律责任等相关内容。
从扫黑除恶到预防犯罪,从禁毒知识到安全上网,2016年以来,韦欣先后到广西警察学院、南宁市三职高、西大附中等学校开展普法教育活动40余次,服务青少年达5万余人次。
“想要系好青少年第一颗‘法治扣子’,需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运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提高法治宣传教育实效。”韦欣善于从具体案例中解析法律,结合互动问答等形式开展教学,在真实的法治情景中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
2019年11月,韦欣参与组织策划“法律同行助力梦想”走进校园法治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法律知识竞赛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让中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掌握与其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青少年对违法行为的识别能力,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以法治护航青少年成长成才。“想不到学生掌握法律知识这么好!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法治情景剧也非常好!”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主任江继海对活动效果予以高度评价。
2016年以来,韦欣先后在全市组织举办了法治教育教案制作评比、模拟法庭比赛、预防校园欺凌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让法治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发芽生长。她还组织两级法院法官开展了“法在身边——送法进校园”“烛焰之光——关爱留守儿童在行动”“关爱女童·预防性侵害”等专题大型普法活动100余次。
2017年以来,韦欣收集整理12份基层法院的法制教案,设计出版了《法律同行助力梦想——法官写给孩子们的法制教案》,这是全市法院系统面向学校和未成年人编撰的首本普法书籍。此外,韦欣还编撰了《南宁市中小学普法教案集》《校园欺凌典型案例集》《南宁市中小学模拟法庭比赛视频集》等,为全市普法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料。
因出色的普法教学工作,韦欣被南宁市妇女联合会聘为“南宁市妇女儿童维权法制宣讲团”成员。每当受到称赞时,韦欣总是谦虚地说,自己做得还不够,只有努力构建社会多方参与的青少年普法教育格局,才能更好地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韦欣到南宁某校给学生们上预防性侵害网络直播课。(叶鑫 摄)
鼓励帮教 用爱传递光与热
“韦法官,小飞现在不仅拿到了毕业证,还找了工作,多亏您的帮助。”电话另一头,是一位母亲对韦欣满满的谢意。
电话里提到的小飞,曾是一起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在一起打架斗殴事件中,因抢走他人手机,构成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韦欣作为该案二审主办法官,在接到案卷后认真查阅,发现在这起事件中,大部分当事人都是未成年人,心理不成熟,并且当事人对被害人没有造成严重损伤,所抢财物数额较小,归案后认罪态度很好,主动赔偿了被害人损失并得到谅解。因此,韦欣觉得小飞等当事人可以通过教育矫正的方式“拉一把”。
“未成年人犯罪不能‘一罚了之’,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了解这些孩子可能遭受的成长困境。”韦欣多次到社区了解了小飞的生活情况,并积极联系沟通其所在职高,共同参与到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队伍中来。
“韦法官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声音,学校更应责无旁贷关注他们的利益和诉求。”学校相关负责人说。最终,在韦欣的努力下,小飞被改判为缓刑,学校也同意他继续完成学业,小飞又回到了明亮的课堂。
对于在监狱服刑的未成年犯,韦欣同样没有忘记他们。韦欣常常到自治区未管所、女子监狱开展回访帮教活动,送去大量书籍和乐器,每到春节、中秋等重要节日,韦欣还向服刑的少年寄去《致未成年人的一封信》,鼓励他们积极改造,早日回归社会。
在全区首个教育矫治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学校——南宁市励志专门学校开学前夕,韦欣到学校上了一堂法律知识岗前培训课,让学校老师、教官进一步掌握法律规定,更好地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我们要用爱传递光和热。”绿城大地见证着韦欣的坚持和奉献。
护航成长 普法工作排头兵
“留守儿童是缺乏雨露的花朵,缺少家庭的关爱、缺乏情感的倾诉、欠缺成长的护航。”韦欣一直十分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
“这些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可能导致他们误入歧途,解决孩子教育和陪伴问题十分重要。”韦欣说。
“七五”普法期间,韦欣带领20余名宾阳县的农村留守儿童参观市中院青少年法制教育展厅。为了拉近距离,韦欣向他们每人赠送了一本法制漫画书,在她的鼓励下,孩子们不再腼腆,开始畅所欲言,度过了充实、温暖的一天。
韦欣对妇女儿童维权工作也十分重视,其撰写的维权案例被收集编入市中院《妇儿维权案例集》,案例集向学校、单位、社区免费发放,为妇女儿童群体维权提供了指导。
由于对毒品危害缺乏足够认识,近年来,青少年逐渐成为易受毒品侵害的人群。在团市委开展的南宁市“最美(优秀)青年卫士”巡讲活动中,韦欣以《让毒品远离青少年》为题,通过案例讲述、互动问答等形式,引导青少年加强自身防范,筑牢禁毒拒毒“防火墙”。
由于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韦欣多次荣获通报嘉奖,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被评为“广西首届最美青年卫士”“自治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区优秀法官”“全区法院优秀法治副校长”,成为全区法院系统普法工作的排头兵。
从给学生们普法到培训法治副校长,韦欣通过教育网络平台,不断拓宽普法课堂。“我的目标从来都没有改变,未来还将进一步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服务能力,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法治的种子。”
青春的航程需要爱心的守护,育人以法、润物无声,韦欣的法治教育课程仍在书写。
本报记者杨盛 通讯员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