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南宁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获悉,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为南宁市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推进强首府战略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上了新台阶。
南宁市法院严格依法办案,保护创新驱动发展,着力建设知识产权审判精品工程,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南宁品牌”,坚持服务大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改革创新,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营造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2018年至2020年,全市法院受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6215件,审结5755件,结案率92.60%,收、结案数相较于前三年同期分别增长129.93%和145.63%;受理知识产权行政案件4件,审结3件;受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31件,审结30件,判处40人,罚金502万元。南宁市中级法院受理知识产权执行案件2086件,执结2075件,执结率99.47%,切实保障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利益。
南宁市中级法院狠抓知识产权审判精品工程,从案件庭审、裁判文书、典型案例切入,树立、拓展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南宁品牌”影响力。2018年至2020年期间,全市法院有18个案件入选全区法院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超过全区法院知识产权典型案例的半数。立足司法职能,服务园区建设。市中级法院分别到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自贸区南宁片区走访调研,详细了解园区的招商引资情况及知识产权保护需求,为园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专利保护、品牌培育、风险预防等帮助。市中级法院对标清单任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加强证据保全措施的运用,及时有效固定证据,解决知识产权权利人举证难问题。发挥法定赔偿制度作用,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赔偿力度。加强审判管理,缩短知识产权案件审理周期,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平均审理时间从2019年的161天缩短至2020年的14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