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打造首府审判品牌  护航青少年成长
作者:文莲 王玉梅  发布时间:2021-02-22 16:49:04 打印 字号: | |

近年来,南宁市两级法院将少年法庭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结合,与社会各界相协作,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构建了一整套惩教和维权相结合的专业化、规范化的审判机制、维权机制,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取得了较好地发展形成了南宁首府未成年人审判品牌,得到了最高法院、自治区高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市中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被评为“2016-2018年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全国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妇儿维权岗、自治区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良庆区法院被评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国家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江南区法院、西乡塘区法院均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全区家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

一、探索试点工作,发展专业化审判团队

作为全国法院第二批独立建制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试点单位,2013年开始,南宁市中院及所辖的12个基层法院陆续建立起了独立建制的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负责审理未成年人民事、行政、刑事、减刑假释案件,专业化水平迈入全国法院的前列。2015年,市中院组织两级法院少年法庭法官集中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共有16名法官通过了考试具备了三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同时,两级法院不断健全规章制度,市中院在此基础上制订了100少年审判工作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印制了《南宁市法院少年法庭工作规程汇编》一书,对少年审判从法律文书到审判模式等进行了全方位、全流程的规范和统一,使少年法庭工作驶上了规范化、专业化的快车道,并得到全区推广。2020年机构改革后,除了江南和良庆法院保留家少庭外,其他法院的未审庭基本进行了撤并,但保留未成年人审判团队,因此,专门的机构、专业的队伍、规范化的工作机制以及基本与最高法院《意见》受案范围一致的审判职责,为少年法庭进一步推进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惩教和心理疏导相结合,探索一体化特色机制

南宁市两级法院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牵头联合法、检、公、司以及团委、妇联、社会心理学会等机构组织,先后推行了圆桌法庭、庭前联合社会调查、庭审联合教育、犯罪记录封存、心理辅导和合适成年人参与诉讼等少年审判制度,通过内外联合,积极打造全市少年司法一体化机制,形成了一个既分工明确、相互监督,又相互协作、彼此给力的联动工作格局。自2013年至2020年,南宁市两级法院共受理未成年人刑事、民事、减刑假释等各类案件2.8万多件。

市中院与广西社会心理学会、团市委、广西大学、广西未管所、市检察院、市司法局合作,在全市法院先后推行了新航少年司法心理辅导项目、心蕾少年司法科研项目,构建少年法庭法官心理咨询师+社会专职心理咨询师+监所心理咨询师的心理矫治工作架构,形成了完整、规范、专业的心理服务维权网络。新航少年司法心理辅导项目获得了2017年全国青少年心理行业创新创业奖。

龚某某等10名未成年人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的二审中,南宁市中院利用法官心理疏导与专业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相结合、心理辅导与法庭教育相结合、普法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多管齐下,促进未成年被告人悔过自新上取得良好的成效。

西乡塘区法院、良庆区法院、江南区法院等法院还探索建设少年司法社工组织,构建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其中良庆区法院、江南区法院被区高院、共青团广西区委确定为青少年事务社工参与涉未成年人案件纠纷化解试点单位。两级法院还积极探索少年审判的发展新方向,与儿童权益密切相关的家事审判与少年审判相融合,2016年,江南区、良庆区法院被确定为全国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法院,其他法院的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也陆续与家事融合,全市法院形成了家少合一的审判模式,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家事审判工作机制。

在办理未成年人池某某假释案件过程中,针对池某某的具体情况,法官在庭前将社区矫正调查与心理评估相结合,评估其再犯危险性;在庭审中,引入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庭审模式,增设家长到庭和法庭教育程序,把减刑假释案件的庭审和宣判打造成为生动的励志课堂;在送达执行时,参考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宣告禁止令的方式,创造性地为池某某设定禁止事项,以确保假释罪犯顺利度过假释考验期,同时加强与社区矫正机构的衔接,协助社区矫正机构进行回访帮教。最终,池某某在各方努力下找到了一份正当的职业,顺利度过假释考验期,重新融入社会。

20211月19日,反映南宁市中院未成年审判工作一体化机制的专题节目《成长守护者-重获新生》在CCTV 12《一线》栏目播出,这个专题节目长达35分钟,成为全区未成年人审判工作首次得到央视全方位的宣传。

三、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助力青少年普法教育

南宁市两级法院通过建设青少年普法教育基地、举办少年法庭开放日活动、担任法制副校长、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在报纸、电台、电视台推出普法节目、编辑普法教材,开设普法抖音等方式广泛开展普法活动。

市中院与教育局协作在全市中小学共同举办法制教育教案制作评比活动、模拟法庭比赛活动和预防校园欺凌法律知识竞赛,以孩子们喜欢听、听得进、记得牢的方式进行普法宣传,在学校内营造了学法、知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2019年,市中院和兴宁区法院承办“法律同行 助力梦想”走进校园大型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该活动由自治区高院牵头主办,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等多个单位共同参与,由于策划活动形式新颖、普及面广,充分展示了南宁市两级法院普法教育的新成就,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区高院以及与会嘉宾们的高度评价。

2013年2020年,两级法院共开展普法教育活动831次,受教育人数近100万人。活动面基本涵盖了全市各中小学在校学生。此外,市中院还通过主持每一期学生入学听证会、参与学生毕业审核,赠送图书、组成普法团进校上普法课,修订普法教材等方式积极参与励志学校的共建工作,得到了市委政法委及励志学校的肯定。


 

 
责任编辑:余跃
您是第位访客